营盘村小学,地处偏远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,校舍已有70年历史。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,但那里依然是最落后的复式班,一个老师需要在设备破旧、光线昏暗的教室里教三个年级的学生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这所小学每况愈下,各项设施越发陈旧,目前学生仅剩下两位学生及一位年轻女代课老师。
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,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定期给这里的孩子寄出爱心包裹。今年暑假,经济学院实践队成员们再次来到营盘村小学,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育关爱活动,其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爱心包裹项目、了解孩子们的需求,实践队员们特地准备了“心愿树”活动。活动伊始,孩子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,等待实践队员们为大家分发笔和纸。孩子们拿到笔后,实践队员在一旁耐心地与孩子们沟通,逐步引导孩子讲出自己的心愿,孩子们低头认真地在纸上写着自己的愿望。写好自己的心愿后,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心愿纸贴到心愿树上,两只小手用力地将它粘在上面,期盼着他们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。
“想要妈妈带我去钓鱼,想要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园玩。”实践队员帮一位还不会写字的小女孩写下了这样一句话。这位名叫小念的小女孩生活在单亲家庭,已经很久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。孩子的愿望那么渺小,却很难实现。
“我希望自己天天学习好好读书,快点成长为一个有用的孩子,我还希望让那些穷人过上好日子。”任廷秋,一个平凡的小男孩,却有着这个不平凡的心愿。家里到学校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,从小便知生活的不易,才会有这么远大的理想。
“长大了要给姐姐妹妹买一台电脑,我想跳舞,我想唱歌,长大想当画家,长大了想给爸爸妈妈买冰箱,我还希望我们一家平平安安的,哥哥姐姐一路平安的。”来自一位双胞胎董雪梅的心愿。房屋小、人口多,有两位正在读书的姐姐,以及高龄的爷爷奶奶。孩子的心愿始终是牵挂着家人。
实践队员们通过心愿树以及和学校老师交流的方式,旨在了解孩子们的内心需求,根据这些心愿分清近期需要与远期需要,进行合理评估,为孩子们送去关爱,让“爱心包裹”圆孩子们的心中寄托。




